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可视化

以数字地形模型为基础,挖掘事物地理空间特征,将业务数据、复杂结果以GIS可视化的形式呈现。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技术规范与实施指南

一、倾斜摄影航飞技术规范

(一)航摄精度控制标准

1.空间参考系统

平面采用 CGCS 2000 坐标系,高斯投影 3° 分带,中央子午线 105°,与国土空间规划 "一张图" 坐标系保持一致;高程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确保与区域水准网无缝衔接。

2.分辨率与重叠度要求

全域范围实现优于 10cm 分辨率的倾斜摄影覆盖,航线设计需满足航向重叠≥80%、旁向重叠≥70% 的指标。该参数设置较 GB/T 39610-2020 常规要求提高 10-15%,可显著提升三维建模的纹理细节和拼接精度,尤其适用于耕地田埂、农村宅基地等精细地物的识别。

3.航摄范围扩展规则

为避免边缘畸变影响,实际航摄范围需超出规划边界:旁向延伸 4-5 条航线,航向延伸 10-15 条基线长,超出部分应不小于摄区平均宽度的 10%,确保核心整治区域完全处于有效建模范围内。

(二)航摄实施关键要求

1.环境条件控制

选择植被覆盖稳定、无积雪洪水的季节作业,最佳摄影时段为 10:00-15:00,太阳高度角≥45°,确保阴影长度不超过地物高度 1 倍。航摄期间需保证大气透明度良好,无扬尘、云雾干扰,单张影像云量占比不得超过 5%。

2.数据质量保障

原始影像采用 TIFF/JPG 格式存储,单幅影像清晰度需满足地物边缘可辨,色彩真实无偏色。航摄过程中产生的绝对漏洞、相对漏洞及大面积反光区域,必须在同天气条件下补摄,补摄航线应超出漏洞区域至少 2 条基线,确保与原数据无缝衔接。

3.像控点布设规范

采用 "先设计后布设" 原则,在航摄前完成像控点标志埋设。对于 1:1000 精度要求的 Mesh 模型,结合 PPK 差分技术时,像控点密度宜为 1-2 点 / 平方公里;地形复杂区域需增加 10-20% 密度,点位应选在道路交叉口等硬质地面,距像片边缘不小于 150 像素。

二、实景三维模型建设标准

(一)空三加密与建模精度

1.空三加密要求

严格依据 GB/T 23236-2024 规范执行,加密点平面中误差:平地≤0.15m,丘陵≤0.25m;高程中误差:平地≤0.07m,丘陵≤0.15m。连接点像方坐标残差中误差不应大于 1/3 像素,最大残差不超过 1.5 像素。

2.模型成果规格

最终提交 OSGB 格式的实景三维模型,该格式支持多级 LOD 显示,符合自然资源部三维空间数据交换标准。模型需删除悬浮物、修补漏洞,确保无异常孔洞,尤其对于河道、农田等整治重点区域需实现无缝建模。

(二)模型优化处理规范

1.纹理处理要求

采用原始影像映射、DOM 映射等多种方式融合纹理,通过匀光匀色处理消除色差,使耕地、林地等同类地物色彩统一。水面模型需依据实测高程重建,纹理修饰应体现水体反光特性,与周边堤岸自然过渡。

2.质量验收指标

模型平面位置偏差不得超过 0.2m,高程偏差≤0.1m。植被覆盖区域需保留冠层形态,建筑物立面纹理分辨率不低于航摄原始分辨率。验收时采用三维点云对比与实地采样相结合的方式,抽检比例不低于 5%。

三、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一)基础数据整合要求

1.底图数据规范

以 2023 年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为底数,整合 2024 年最新变更数据,所有数据统一转换至 CGCS 2000 坐标系。数据融合过程需进行拓扑检查,确保耕地、建设用地等核心地类边界连续无误。

2.现状调查内容

基于实景三维模型开展全域调查,重点查清:耕地保护现状(永久基本农田位置、质量等级)、生态植被覆盖度、地质灾害隐患点、水环境质量、村庄人居环境短板、低效建设用地分布及城乡风貌特征等要素。

(二)方案编制核心要求

1.编制依据与框架

严格遵循 2024 年 12 月发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指南(试行)》,方案需包含整治目标、三生空间优化、子项目布局、资金预算等核心章节,附录应包含 "三区三线" 调整论证、权属调整方案等专项内容。

2.合规性要求

方案需符合《土地管理法》《自然资源部关于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意见》等法律法规,明确避让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的具体措施。涉及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需说明节余指标流转及收益分配机制。

3.成果表达规范

充分利用实景三维模型进行方案可视化展示,重点标注农用地整理区(如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建设用地整治区(如拆旧复垦地块)、生态修复区(如河道治理段)的空间位置及整治前后对比效果。

四、质量控制与验收流程

1.过程质量管控

建立 "航摄 - 建模 - 方案" 三级检查制度:航摄数据需通过飞行质量、影像质量双检;模型成果需进行精度验证和可视化检查;实施方案需经过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多部门联合审查。

2.验收提交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航摄验收报告、空三加密成果、OSGB 格式三维模型、模型质量检测报告、国土变更调查融合数据、实施方案及专家评审意见等。所有成果需刻录光盘并附元数据说明。

本规范通过技术参数刚性约束与政策要求精准对接,确保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从数据采集到方案实施的全流程合规可控,为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和乡村振兴提供高精度空间基底支撑。